包裝用塑料復合膜、袋 干法復合
發布日期:2019-12-05 瀏覽次數:455
前 言
本標準參照GB/T10004-2008;
本標準依據GB4806.6-2016、GB4806.7-2016
本標準依據GB/T1.1-2009給出規則起草;
本標準由蚌埠天成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;
本標準起草單位:蚌埠天成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科歸口
本標準主要起草人:張建;
本標準于2015年10月31日首次發布。
本標準于2017年4月首次修訂。
包裝用塑料復合膜、袋 干法復合
1、范圍
本標準規定了由不同塑料材料用干法復合工藝制成的包裝用復合膜、袋的分類、要求、試驗方法、檢驗規則、標識、包裝、運輸和貯存。
本標準適用于由不同塑料材料用干法復合工藝制成的包裝用復合膜、袋包裝食品和非食品用塑料與塑料復合膜、袋。
本標準不適用于濕法復合以及直接用共擠復合工藝制成的塑料薄膜、袋。
2、規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修改單)適用于本文件
GB/T 191-2008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;
GB/T 1037-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汽性試驗方法 杯式法;
GB/T 1038-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氣體透過性試驗方法 壓差法;
GB/T 1040.3-2006 塑料 拉伸性能測定 第3部分: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;
GB/T 1410-2006 固體絕緣材料體積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試驗方法;
GB/T 2410-2008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霧度的測定;
GB/T2828.1-2012 計數抽樣檢驗程序 第1部分:按接收質量限(AQL)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;
GB/T 2918-1998 塑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;
GB/T 5009.60-2003食品包裝用聚乙烯、聚苯乙烯、聚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;
GB/T 31604.23-2016復合食品包裝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測定;
GB/T 6672-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 厚度測定 機械測量法;
GB/T 6673-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 長度和寬度的測定;
GB/T 7707-2008凹版裝潢印刷品;
GB/T 8808-1988軟質復合塑料材料剝離試驗方法;
GB/T 8809-2015塑料薄膜抗擺錘沖擊試驗方法;
GB 9683-1988復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;
GB 9685-2016食品容器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;
GB 4806.6-2016食品接觸用塑料樹脂;
GB 4806.7-2016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;
GB/T 10006-1988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數測定方法;
GB 12904-2008商品條碼;
GB/T14257-2009 商品條碼 條碼指南符號位置
GBT14258-2003 信息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 條碼符合印制質量的檢驗;
GB/T 5700-2008 食品容器、包裝材料用偏氯乙烯-氯乙烯共聚樹脂衛生指標;
GB /T16331-1996 食品包裝材料用尼龍6樹脂衛生指標;
GB/T 10004-2008 包裝用塑料膜、袋 干法復合、擠出復合;
GB/T 17497.2-2012 柔性版裝潢印刷品 第二部分:塑料與金屬箔類;
GB/T 18348-2008 商品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;
GB/Z 21274-2007 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鉛、汞、鎘檢測方法;
GB/Z 21275-2007 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六價鉻檢測方法;
GB/Z 21276-2007 電子電器產品中限用物質多溴聯苯(PBBs)、多溴二苯醚(PBDEs)檢測方法;
QB/T 1130-1991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測試方法;
QB/T 2358-1998 塑料薄膜包裝袋熱合強度試驗方法;
3 分類
3.1按用途分類
產品按用途分為食品包裝和非食品包裝。
3.2按使用溫度分類
產品按使用溫度分為普通級、水煮級、半高溫蒸煮級和高溫蒸煮級。
3.2.1普通級
產品使用溫度在80℃以下(含80℃)。
3.2.2水煮級
產品使用溫度在80℃以上~100℃(含100℃)。
3.2.3半高溫蒸煮級
產品使用溫度在100℃以上~121℃(含121℃)。
3.2.4高溫蒸煮級
產品使用溫度在121℃以上~145℃(含145℃)。
4 原材料及添加劑衛生標準
4.1總則
用于食品接觸包裝用的產品應符合GB 4806.7-2016及GB 4806.6-2016及相關規定。
4.2
添加劑
添加劑衛生指標應符合GB9685-2016的規定。.
5 要求
5.1 外觀
膜、袋的外觀應符合表1的規定。

5.4.8摩擦系數
摩擦系數(內面/鋼板 靜/動)≤0.4,可根據需方要求協商。
5.4.9 耐熱性
使用溫度為80℃以上的產品經耐熱試驗后,應無明顯變形、層間剝離、熱封部位剝離等異?,F象。
5.4.10 耐高溫介質性
使用溫度為80℃以上的產品經耐耐高溫介質性試驗后,應無分層、破損,袋內、外無明顯變形,剝離力、拉斷力、斷裂標稱應變和熱合強度下降率應≤30%。
5.4.11 穿刺強度
穿刺強度指標由供需雙方協商。
5.4.12 透光率和霧度
透光率和霧度由供需雙方協商。
5.4.13 表面電阻率
表面電阻率由供需雙方協商。
5.5 衛生指標
用于食品接觸用包裝的產品應符合GB 4806.7-2016及GB 4806.6-2016及相關規定。
5.6 用于食品接觸用包裝的產品微生物指標應符合表10的規定。
5.7 溶劑殘留量
溶劑殘留總量≤5.0mg/㎡,其中苯類溶劑不檢出。
5.8 特定化學物質
供需雙方協商
6 試驗方法
6.1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
按GB/T 2918-1998規定的標準環境和正常偏差范圍進行,溫度為(23±2)℃,相對濕度為(50±10)%,狀態調節時間不小于4h,并在此條件下進行試驗。
6.2取樣
取樣包裝應完好無損,取樣數量需足夠完成實驗的項目。模卷取樣時去掉表面三層,再
沿卷膜的寬度方向切割取樣。
6.3外觀
在自然光線下目測,并用精度不低于0.5mm的量具測量。
6.4 印刷
6.4.1凹版印刷
應按GB/T 7707-2008的規定進行。
6.4.2 商品條碼印刷
商品條碼按GB/T 18348-2008的規定進行,其他一維條碼按GB/T 14258-2003的規定進行。
6.5 尺寸偏差
6.5.1 膜、袋的長度和寬度偏差
膜、袋的長度和寬度偏差應按GB/T 6673-2001的規定進行。
6.5.2 膜、袋的厚度偏差
膜、袋的厚度偏差應按GB/T 6672-2001的規定進行。
6.5.3 袋的熱封寬度
袋的熱封寬度用精度不低于0.5mm的量具測量。
6.5.4 封口與袋邊的距離
封口與袋邊的距離用精度不低于0.5mm的量具測量。
6.6 物理力學性能
6.6.1 剝離力
按GB/T 8808-2015的規定進行。
6.6.2 熱合強度
按QB/T 2358-1998的規定進行。膜的熱封方法、條件有供需雙方商定。
6.6.3 拉斷力和斷裂標稱應變
按GB/T1040.3—2006的規定進行。試樣采用2型,長度為150mm,寬度為15mm,試驗速度為200mm/min。
6.6.4 直角撕裂力
按QB/T1130—1991的規定進行。
6.6.5 抗擺錘沖擊能
按GB/T8809—1988的規定進行。
6.6.6 水蒸氣透過量
按GB/T1037—1988的規定進行。試驗條件為溫度(38±0.6)℃,相對濕度90%±2%,試驗時將熱封面朝向濕度低的一側。
6.6.7 氧氣透過量
按GB/T1038—2000的規定進行。試驗時將熱封面朝向低壓側。
6.6.8 袋的耐壓性能
6.6.8.1 試驗裝置
袋的耐壓實驗裝置見圖1。
SHAPE \* MERGEFORMAT
1——砝碼
2——上加壓板
3——實驗袋
4——托板
圖1 耐壓試驗裝置
6.6.8.2 試驗步驟
袋內充約二分之一容量的水,并封口,樣品為5個。試驗時將試樣逐個放在上、下板之間。試驗中上、下板應保持水平、不變形,與袋的接觸面應光滑,上、下板的面積應大于實驗袋。按表8規定加砝碼,保持1min(負荷為上加壓板與砝碼質量之和),目視袋是否破裂或滲漏。
6.6.9袋的跌落性能
試驗面為光滑、堅硬的水平面(如水泥地面)。袋內填充實際內容物或約二分之一容量的水,試樣數量為5個。按表7的規定將袋先水平方向,再垂直方向各自由落下一次,目視是否破裂。
6.6.10 摩擦系數
按GB/T10006—1988的規定進行,鋼板表面應平整、光滑。
6.6.11 耐熱性
將膜熱封制成200mm×120mm的小袋(比此尺寸小的產品按實際規格),充入袋容積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水后排氣密封好,放入帶反壓裝置的高壓滅菌鍋中(熱鍋),放置30min。高壓滅菌鍋的溫度,水煮用的為100℃,高溫水煮用的按最高使用溫度處理。例如:135℃高溫蒸煮使用的,以135℃處理。減壓冷卻至室溫取出,檢查小袋有無明顯變形、層間剝離、熱封部位的剝離等異?,F象,如樣品封口破裂時取樣重做。
6.6.12耐高溫介質性
在包裝內分別裝入4℅乙酸(Hac)、1℅硫化鈉(Na2S)、5℅氯化鈉(NaC1)水溶液及精制植物油,然后進行排氣封口,在帶反壓冷卻裝置的高壓滅菌鍋中經121℃、40min高溫加壓處理,并在壓力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冷卻至溫室取出,開袋后逐個檢查外觀,試驗袋每組至少5個。
將以上試驗袋每組任取2個,裁取長度為150mm和寬度為15mm的長條形試樣5個,測定其平均拉斷力、伸長率、剝離力和熱合強度。然后垵式(1)計算以上各檢測項目的下降率,以℅表示,精確到個位數。
R=×100%………(1)
式中:
R----被檢測的下降率,℅;
A----耐高溫介質試驗前被檢測項目的平均值;
B----經耐高溫介質試驗后被檢測項目的平均值。
6.6.13穿刺強度
將直徑為100mm的試片安裝在樣膜固定夾環上,然后用直徑為1.0mm,球形頂端半徑0.5mm的鋼針,以(50±5)mm/min的速度去頂刺,讀取鋼針穿透試片的最大負荷。測試片數5個以上,取其算術平均值。穿刺強度試驗裝置見圖2.
單位:mm
6.6.14透光率和霧度
透光率和霧度按GB/T2410—2008的規定進行。
6.6.15表面點阻率
按GB/T1410—2006的規定進行。
6.6.16衛生指標
6.6.16.1 按GB/T5009.60-2003的規定進行,其中甲苯二胺的見檢測按GB/T31604.23-2016的規定進行。
6.6.16.2感官指標測試方法:打開包裝箱及內襯包裝膜,即時聞是否有異嗅;取10cm×10cm的膜一張,裁成條狀,放入錐形瓶中,再加入150ml的蒸餾水,蓋上蓋子密封,放入60℃的烘箱或水浴30min后取出,打開蓋子,聞水蒸氣的氣味,判斷是否有異味。
6.6.17 溶劑殘留量
6.6.17.1儀器
采用氫離子檢測型氣相色譜儀。
6.6.17.2試驗條件
使用氮氣做載氣,根據待測溶劑的沸點以及儀器的分離效果設定柱溫,一般控制在50℃-90℃,注入檢出口溫度控制在90℃-200℃.
6.6.17.3試驗步驟
6.6.17.3.1標準溶劑樣品的配制
按生產實際使用溶劑的種類配制標準溶劑樣品,為提高溶劑標準曲線的精度,選用二甲基甲酰胺(DMF)作為稀釋劑,制成混合標樣。用微升注射器分別取出0.5üL、1üL、2üL、3üL和4üL樣品,換算成個標準溶劑的質量。
6.6.17.3.2標準曲線的測定
將混合標樣分別注入用硅橡膠塞封好的清潔干燥的約500mL三角瓶中,送入(80±2)℃干燥箱中放置30min后,用5mL注射器取1mL瓶中氣體,迅速注入色譜中測定。以其出峰面積分別與對應的樣品質量繪出標準的曲線。
帶有頂空裝置的儀器,參照以上條件對樣品進行處理及進樣??筛鶕斂掌康娜萘恳约盎旌蠘藰拥臐舛冗m當選擇混合標樣的進樣量。
6.6.17.3.3待測樣品的制備
裁取0.2㎡待測樣品,并將樣品迅速裁成10mm×30mm的碎片,放入清潔的80℃條件下預熱過的瓶中,迅速密封。送入(80±2)℃干燥箱中放置30min.
6.6.17.3.4樣品的測試
用5mL注射器取1mL瓶中氣體,迅速注入色譜中測定。根據樣品的出峰面積在標準曲線上查出對應量。
帶有頂空裝置的儀器,可按照頂空瓶的容量適當選擇待測樣品的面積,并參照以上條件對樣品處理進樣。
6.6.17.3.5結果計算
溶劑殘留量垵式(2)進行計算
W=×………(2)
式中:
W---溶劑殘留量,單位為毫克每平方米(mg/㎡);
P---對應量,單位為毫克(mg);
S---試樣面積,單位為平方米(㎡);
V1---進樣量,單位為(mL);
V2---式樣瓶實際體積,單位為毫克(mL)。
苯類溶劑殘留量小于0.01mg/㎡視為不檢出。
6.6.18特定化學物質
鉛、汞、鎘按GB/Z21274-2007規定進行。
六價鉻按GB/Z21275-2007規定進行。
多溴聯苯(PBBs)、多溴二苯醚(PBDEs)按GB/Z21276-2007規定進行。
7檢驗規則
7.1組批
產品以批為單位進行檢驗,同一品種、同一規格、同一工藝、同一原料;連續生產的產品為一批,最多連續生產時間不超過7d為一批。膜的最大批量不超過500000㎡,袋的最大批量不超過1500000只。
7.2檢驗分類
7.2.1出廠檢驗
出廠檢驗項目包括外觀、印刷質量、尺寸偏差和表11所列項目及8.1內容。

7.2.2型式檢驗
型式檢驗項目為第5章規定的全部項目和8.1標志。其中,特定化學物質產品控制指標應在供需雙方要求時檢驗。
有下列情況之一應進行型式檢驗:
a) 新產品試制定型鑒定時;
b) 原材料及工藝有較大改變,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;
c) 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;
d) 機臺停產半年以上重新生產或新機器生產時;
e) 正常生產時,衛生指標、水蒸氣透過量、氧氣透過量、抗擺錘沖擊能、特定化學物質每年進行一次檢驗,其余項目每半年進行一次檢驗。
7.3抽樣
物理機械性能及其他性能采取隨機抽樣方法,在每批中抽取足夠試驗用試樣。
標志、外觀、印刷質量和規格按GB/T2828.1-2012規定二次正常抽樣方法,一般檢查水平Ⅱ,接收質量限(AQL)為6.5,見表12.膜卷的單位為卷,袋的單位為箱。
表12 抽樣方案
7.4合格判定
7.4.1不合格項的判定
標志、外觀、印刷質量和尺寸偏差,若有一項不合格,則該卷或箱為不合格。
物理力學性能檢驗結果中有一項不合格,應在原批中抽取雙倍數量的樣品,對不合格項進行復驗,復驗結果全部合格,則判該項合格。
衛生指標若有一項不合格,則判定該批為不合格。
溶劑殘留量若有一項不合格,則判定該批為不合格。
7.4.2合格批的判定
標志、外觀、印刷質量和尺寸偏差按表12判定。
標志、外觀、印刷質量、尺寸偏差、物理力學性能、衛生指標、溶劑殘留量、測試結果全部合格,則整批合格。
8標志、包裝、運輸、貯存
8.1標志
產品的每件包裝均應附有產品合格證,并標明產品名稱、規格、數量、質量、批號、生產日期、檢驗員代號、生產方名稱、生產方地址、客戶名稱、執行標準編號等,如產品為食品接觸用包裝,需注明“食品包裝用”標志,并隨附產品合格證。
8.2包裝
膜、袋一般采用紙箱內襯牛皮紙或薄膜進行包裝,也可由供需雙方商定。
8.3運輸
運輸時應防止碰撞或接觸銳利的物體,輕裝輕卸,同時避免日曬雨淋,保證包裝完好及產品不受污染。其標志方法按照GBT191-2008規定進行。
8.4貯存
產品應貯存在清潔、干燥、通風、溫度適宜的庫房內,避免陽光照射,距熱源不小于1m,堆放合理,貯存期為自生產之日起一年。
- 上一篇:聚氯乙烯熱收縮薄膜、套管
- 下一篇:紙質袋